whjcpx

什么样的大学才算是好大学?只盯着排名你就OUT了!

好大学当然是名牌大学,北大、清华、南大、浙大,985院校、211院校,一本,这些不都是好大学吗?

 

这些当然是“好大学”,不过,这种大学分类的标准主要是科研水平,最大的用途是高校对外争取经费,跟大学生就业并没有很大的关系。

 

就业市场的大学排行榜要以用人单位需求为标准,通常所见的院校排名并不能代表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。

 

就算一所大学农学学科全国排名第一,您又在这所大学、就读这个专业,但是,您在找工作的时候也很有可能四处碰壁。

 

请记住,能上一所名校,未必能找一份好工作;分数低,报好志愿,未必找不到一份好工作。

 

所谓“好大学”因人而宜,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答案。

 

有个笑话,小A和小B一个村里长大。小A自幼学习优秀,小B自幼顽劣;成年后,小A考入名牌大学,小B开始混社会。7年后小A硕士毕业,竟然要去小B开的公司找工作应聘。

 

笑话有些夸张,道理却很朴素。怎样才算是“好大学”,答案其实很简单,能在最大概率上找到一份好工作,就算是好大学。

 

那么,什么才算是好工作?

我认识一个小朋友,高考成绩不错,超过一本分数线30多分的样子吧。家长执意让他报考某211院校的机械设计专业,理由是,机械设计毕业好找工作。在家长的理念里,大概找到一份工作就行。

 

这位考生报考院校机械设计专业是最强的专业,结果,哥们成绩不够,被调到计算机及应用专业。后来,这个小朋友对我说,幸亏当年高考少考了10分,再多考10分就被机械专业录取了。

 

我们没有任何鄙视机械专业的意思,只是就事论事。

 

机械行业属于第二产业,IT属于第三产业。那么,我来问一问,国家现在大力提倡的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?

 

当然是第三产业,也就是服务业。

 

好工作的标准很朴素也很现实,国家倡导的行业才前(钱)景广阔,第三产业风吹不着、雨晒不着,旱涝保收,赚钱多、赚钱快,这样的工作就是好工作。

 

不能单纯为就业而就业,还要紧盯着就业质量,如果就业质量不高,跟失业也没啥区别。

 

“风吹不着、雨晒不着,旱涝保收,赚钱多、赚钱快”是人人想要的生活,这样的岗位不能说没有,只是太少。其他的,不是不稳定就是收入低,公务员稳定,但收入比较低;券商总部收入高,但人员流动性很强。

 

绝大部分人都是找一个平衡点,这就非常玄妙了,因为,不同的家庭、不同的考生对平衡点的掌握完全不一样,对“好工作”的评价不一样,对“好大学”的要求自然也就不一样。

 

——对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同学来说,最重要的目标是“赚钱多、赚钱快”,不是“稳定”。这种考生的目标是基金公司、资产管理、信托、市场销售等。对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同学来说,最重要的目标是“稳定”、“有面子”,不是“赚钱”,要么从事真心喜欢的行业,要么就追求稳定、社会地位。

 

——在不同城市,好工作也有不同的标准。二三线城市看似很好的就业岗位在一线城市也许连生存都成为问题。比如公务员,按照我个人经验,院校层级越低,学生对考公务员的渴望就越强烈,很多人甚至觉得非公务员不做。这完全是一个误区,一个二三线城市的小康之家,能为孩子提供的首付一般不会超过150万,然而,150万首付在北京、上海这样的城市并不能全款买房,需要至少再贷150万。掏空了家底,再贷150万贷款,以公务员的工资,咱这日子还过不过了?

 

怎样才算适合自己的好大学?

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,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,就是适合自己的好大学。解释这个问题又很复杂,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好工作,怎样对应大学?这些事情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事情,所以,只能提纲挈领地说几句。

 

高考志愿,最重要的就是对行业发展能做出前瞻性判断,这也是高考志愿最难的地方,需要家长和考生有很高的站位,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有相对准确的判断。如果判断失误,那就会出现一个可怕的结果“男怕入错行”;当然,女的也怕入错行,女的入错行、找不到一份好工作,就一定会“嫁错郎”。

 

家长们对此应该深有体会,当年,外贸系统、粮食系统、商业系统、轻工业系统曾经多么辉煌,很多毕业于清华、北大的学子就在这些岗位就业。

 

但是,现在呢?

 

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,这些行业已经完全失去了光环,其从业人员那些惨痛经历我想有些家长甚至身临其境。

 

眼前好未必将来好、眼前赚钱未必将来赚钱,这个道理谁都明白,可是,最终结果是绝大部分人干脆随波逐流。

 

按照我们的逻辑,选择好大学依次有几个维度:所在城市经济排名,最强势专业与市场相关度,本科招生时间跨度,校史隶属关系,等等。按照这个逻辑思考、选择志愿,起码不会让考生在行业选择上落入无法跨越的陷阱。

 

小编整理了几个选择好大学的建议,供各位考生和家长参考:

 

↓↓↓↓↓↓

 

01

 

近水楼台先得月——地缘优势造就高性价比

 

许多成绩中等的学生经常会认为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会设置诸多门槛,让人望尘莫及,而招收文科生的高等院校更是稀缺,于是就直接将北京、上海的高校忽略不计了。其实并非如此,大城市诸如北京、上海等地有许多高校都设置有二本学院或者二本专业,这些专业在录取分上略低于一本专业,但是享受的“福利待遇”几乎一致,共享的师资力量、就业机会、各种比赛的参与权等也都几乎一致。

 

现在毕业生就业很重要的一个观点是“先择业再就业”,能选择一个机会更多的职业相比较于一个工作机会更为重要。择校同样如此,丝毫不可马虎,正如你现在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都是三年前你的选择所决定的,而你现在的选择即将决定你四年后的大学生活与状态。

 

前文提及的比如就业机会、竞赛参与权对于你进入一所高校后增加自身的含金量非常重要。我们每个人或者个体都是在人为与自然的大环境下存在的,大环境的相对条件往往是决定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
 

一个人的起点都许多种,但是地域上的优势却是稀缺的,稀缺就意味着价值。当一些重点大学的学生还在为自己的名校光环洋洋自得的时候,上海这个大舞台教会这群大学生的是:严苛的职业环境、必须适应飞速的变化、在绝望的大山中挖掘希望的石头、绝对坚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。

 

若你看中的是地缘优势,希望在大城市锻造自己的未来,你可以重点考虑上海以及江浙的高校,比如上海师范大学,上海杉达学院、上海电力学院、上海商学院、上海政法学院、温州大学、浙江工业大学等。对于人才标准,上海更加注重的是能力而不是学历,这里有更多、更便捷地接近财富和成功的机会。

 

02

 

环境造人——就读氛围

 

狭义上的就读环境指学校的学习环境,广义上来看,就读环境应包括:城市环境与校园氛围两个大方面。  

 

城市环境与地缘优势有些类似,但是更为注重的是城市的发展情况。记得一位台湾老师说:“成都是一个很容易成功的地方。”也就是说,这个城市很休闲,缺乏竞争,多数人都比较“安于现状”,只要个人勤奋一些就能够脱颖而出。

 

有许多省会城市都是本地的经济中心,而当地的大学是当地的人才培养基地,需求量非常大,在学历渐弱、能力渐强择才标准的今天,读大学究竟读什么,没有标准答案,但是大学绝非享受之所,个人能力的培养和铸造才是王道中的王道。如今,我国有诸多城市发展非常迅速,机会众多,如大连、厦门、深圳、南宁、成都、重庆、南京、西安、哈尔滨、长春等。

 

如如今诸多企业,尤其是电子行业,身体好、专业过硬并且思想“简单”是他们用人的黄金标准,在这一点上,单纯的校园环境造就出来的技术人才是不可多得的,当然对于寂寞的忍耐也只有自己知会,有舍才有得。

 

03

 

术业有专攻——冷热专业性价比

 

举例谈一些偏冷门的专业是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的。采矿工程专业,许多人一想起这样的专业就不寒而栗,媒体对山西小煤窑各类事故的报道余音不绝,乍一听来似乎这是个高风险的行业,风险与收益成正相关,所以这也是一个暴利的行业。

 

有一个同学没有选择那些热门专业,而是选择了中南大学的采矿工程。近年来这个专业的人才稀缺,需求量不断提升。何谓竞争力,就是自身区别于他人的能力,专业的“冷门”造就了他的核心竞争力。他说:“一张采矿工程的毕业证书,保证你衣食无忧。”有舍有得,矿山的艰苦条件也是必须忍受的。从钱途来看,该专业性价比绝对具有竞争力;从前途来看,专业去向也有技术(矿上)与销售(城区)之分,而他希望是在未来可以自己创业,而在矿上储备的经验和资源也不失成为其创业的资本。如今,此人在中国五矿混得如鱼得水,羡煞旁人。

 

另一个故事则听来更加有趣,高中一个师哥考取了集美大学的船舶工程专业,四年下来,游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。毕业时候,一共投了十份应聘简历,中了九家。在许多重点名校本科生就业日趋困难的今天,研究生卖猪肉的当下,选对了“冷”专业,却成了香饽饽。

评论